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四十一章 入城

元载对于收复洛阳兴趣不大,因为收复不过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倒是严庄的使者回答的滴水不漏,让元载对他的身份大为好奇。

“先生姓甚名谁?”元载很客气的问道。

“先生不敢当,卑下名叫李史鱼。”李史鱼介绍完自己,继续说道:“卑下是开元二十一年的殿试第一名,却因得罪李林甫而被贬地方做县丞。逆胡安禄山反叛,卑下因无法脱身,不得已从贼。”

元载欣赏的点头,叉手道:“原来是状元,失敬。”

李史鱼躬身叉手道:“不敢。”并且退后一步,以示不敢受礼。

元载忙请李史鱼入座,并问道:“以先生的智慧,能否实话告诉我,应不应该接受严庄的投降。”

“应该!”

“哦?严庄为人奸诈,难保不是包藏祸心。”

“将军文武全才,策略深远,应该知悉其中利害。”

“愿先生赐教。”

“第一,严庄乃是安庆绪手下唯一谋主,若是失去,如斩断一臂。第二,官军战略首先是收复两京。接受严庄投降,则可以快速收复。第三,叛军连年丧败,内生嫌隙,再难振作。必须趁安庆绪犹疑之际,果断出手,天下可立定。”

元载哈哈大笑道:“先生果然足智多谋,跟在叛军麾下实在是屈才。不如不回去了,就到我帐下任职,执掌机要。”

李史鱼道:“大丈夫有始有终。卑下既奉命出使,就应该回去复命。”

元载听了这话,不禁感慨道:“安禄山之乱果然是该发生,连先生这样的大才都被奸臣陷害,不得不投奔敌酋。”

基于李史鱼的判断,元载同意严庄的投降。并派使者随李史鱼一同回洛阳,面见严庄。

元载问帐下众将道:“严庄狡诈之徒,不可在他面前失了大唐的颜面,不知帐下诸公,谁可以出使洛阳?”

话音未落,有人站了出来:“卑下不才,愿走一趟洛阳。”

元载闻声一看,原来是刘晏。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县人,生于开元四年(716年),只比元载小三岁。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安史之乱爆发,刘晏避祸江南,被肃宗任命度支郎中,兼任侍御史,管理江淮租庸事务。

永王李璘之乱,刘晏因守土有功,被擢升陇、华两州刺史。

元载率领前锋抵达洛阳附近,刘晏到兵营慰问。

两人一见如故,元载便把刘晏留在身边,随时请教。

如今见刘晏站出来,元载大喜:“士安有勇有谋,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公可入城出使严庄,我率军接引。约定今日午时就归,如果不归,我就领兵攻城。”

刘晏叉手道谢。

他跟着李史鱼进洛阳城,并在所谓的“皇宫”见到了严庄。

严庄道:“我如果投降唐军,可以得到什么职位?”

刘晏冷哼一声,说道:“严庄你弃暗投明,能活着就不错了。还敢要职位,真是滑稽。”

严庄勃然大怒:“我洛阳城异常的坚固,粮草充足,陛下又前往河北调兵,随时可以卷头重来。”

刘晏不为所动:“河北之地全在史思明手中,安庆绪无能为力。洛阳城的确足够的雄伟,但民心向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足下自称多谋,不会看不清顺逆吧。”

严庄冷声道:“你这样气势凌人,恐怕不是劝降应有的礼数。”

刘晏针锋相对:“你开口刁难,也不是投降应有的礼数。”

一场交锋,严庄愣是没占到便宜。

最终选择开城投降。

十月十七日正午,洛阳城门大开。

严庄率领守城的官吏和将领来到城门前投降,并奉上名册和官印。

元载本来骑着马,面对着洛阳众人。见严庄献上名册等物品,这才下马,来到严庄面前亲手接过。

随后由严庄在前引导,元载率唐军入城。

自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陷洛阳,到现在收复已经过去差不多两年的时间。

再回到这座东都,元载心中无限感怀。

前往伪皇宫的路上,元载和元载并辔徐行。

严庄满面堆笑,吹捧元载道:“早闻将军大名,如今幸而得见,大慰平生。”

“大夫的大名,在下也是闻名已久。如今见到,同样倍感荣幸。”元载沉声回应严庄,同时给他下圈套。

严庄反应机敏,立刻流泪道:“将军的话,小人不敢当。小人不得已才任职伪朝御史大夫,请将军不要用这个称呼小人。”

元载暗暗佩服严庄的反应,便没有再刁难他。

严庄笑道:“其实小人和将军还算同族呢。”

元载大感意外:“这话从何说起?”

严庄道:“拙荆薛氏与将军妾室薛瑶英乃是同族,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元载经严庄提醒,想起来薛瑶英的确是出自这一族。薛瑶英的父亲薛慕青,本名薛楚珍,乃是薛仁贵的第四子。屡试不中,投身江湖,晚年得爱女薛瑶英。

严庄还以为元载不知道,进一步解释道:“拙荆薛氏的父亲乃是薛楚卿,算起来是薛瑶英的三伯。”

元载苦笑一下,说道:“如此说来,那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呢。”

严庄忙道:“正是呢。”

元载心里却在想:“严庄能屈能伸,八面玲珑。这样的人真是厉害,以后一定要多加提防。”

来到伪皇宫,面对堆积如山的财宝,元载叹息不已。

这些都是掠夺百姓财物,得到的民脂民膏。恐怕每一枚开元通宝的背后,都流淌的是血和泪。

元载不忍再看,来到了伪皇宫的勤德殿,那里是安禄山和安庆绪两代伪燕皇帝议政的地方。

“安庆绪逃往路径,可否告知?”元载正声问道。

“将军,小人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尽可讲来。”

“将军此时追击安庆绪,时机错过了。安庆绪渡过黄河,便是河北地界。那里有蔡希德、史思明等叛军大将,兵马十多万。”

元载听出严庄的弦外之音,便打消了追击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