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固怀恩和仆固忠婧父女先到,李光弼在营内设宴打算款待他们。
他们见到元载率领的数百骑兵在营外,迟疑不敢进。
李光弼道:“眼下非常之时,本帅为防备敌人可能的偷袭,故派元载领军在外巡视四方。”
仆固怀恩笑道:“李帅果然心思缜密,令末将佩服。”却不肯挪一步。
仆固忠婧在一旁,满心疑惑,心道:“元载和我关系要好,为什么突然做这样的举动?就算是诱捕我和我父亲,也应该撤去兵马,做出信任我们的姿态啊。”
元载冷眼旁观,心里叫苦:“这么突然,叫我如何向仆固父女解释清楚呢?”
双方正惊疑之际,忽然听到仆固父女身后传来马蹄声。声声巨响,显示来了不少的人。且步履整齐,应该是精锐中的精锐。
元载这方人马听到马蹄声,个个利刃出鞘,张弓搭箭,一脸的紧张。
仆固怀恩更是满面惊恐,心道:“我临行前曾叮嘱儿子按兵不动,难道是他不顾我的命令,率兵前来。”
想到这里,仆固怀恩扭头看向女儿,发现她和自己的想法一样。
马蹄声越来越近,元载下意识的摁住刀柄,蓄势待发。
李光弼却抬手示意元载不要这样紧张,低声道:“这件事还不到那个地步。”
元载这才松开刀柄。
此时,仆固玚快马来到父亲和妹妹跟前。
仆固怀恩责备道:“谁让你来的!还不给我回去。”
“父亲,孩儿是担心父亲有事,这才前来。”仆固玚在马上叉手道。
“别在这里添乱,还不给我回去!”仆固怀恩不给仆固玚任何申辩的机会,大声斥责他,“如果你不带兵回营,我亲手砍了你,以儆效尤。”
仆固玚听到父亲都这么说了,只得率领五百骑兵离开。
元载一抬手,己方士兵收剑回鞘,如波浪般让开一条道路。
仆固怀恩见状,翻身下马携带女儿仆固忠婧,大踏步来到李光弼和元载跟前。
李光弼和元载也下了马,李光弼道:“欢迎两位得到来。”
仆固怀恩跪在李光弼面前,自愧道:“犬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私自率军前来,请主帅治罪。”
李光弼扶起仆固怀恩,说道:“令郎担心父亲的安危,何罪之有。”下令军中犒赏仆固玚和其麾下五百精骑,并且不过问此事。
随后,众人一同入营在席上痛饮一番,尽欢而散。
浑释之闻知此事,携子浑瑊也来到军中谒见李光弼。
至此,朔方军的内乱算是平定。
事成之后,李光弼向元载自悔道:“本帅还是行事过于偏激,不然也不会闹到差点兵戎相见的地步。”
元载自责道:“大帅严肃军纪,无可厚非。是末将缺乏大度,没有及时的劝阻大帅杀张用济以立威。”
李光弼摆手道:“这怎能怪你呢!”叹了口气,又道:“说实在话,这个朔方军节度使的位置,原本应该是你来担任才合适。”
“不敢!”元载忙叉手道,“末将见识浅薄,不及大帅明快果断,决策深远。”
“公辅老弟在陇右经营的有声有色,却被贬职到朔方军担任副使。如果是放在一般将领身上,恐怕早就跳脚了。”李光弼道。
“惭愧。”元载又不是没这样想过,只可惜形势比人强。
“地方武将不肯回京述职,除了本身拥兵自重以外,其实于地方乡绅关系十分巨大。”李光弼道。
元载听了这话大感意外,断没想到李光弼能看出这么深奥的原因。
朝廷威信扫地,地方豪强和乡绅开始各自盘算。地方节度使出人出力,豪强和乡绅出物出钱,形成利益集团。
这是大唐在安史之乱后,形成地方藩镇割据的原因之一。
而不是单纯的姑息养奸。
以李光弼的学识能轻易看出这事,何况郭子仪。
或许这就是两人的不同之处。
且说李光弼为了进一步笼络军心,同时汲取郭子仪的教训。一是请求朝廷派亲王担任主帅,自请为副帅。二是向朝廷举荐仆固怀恩出征有功,理应封赏。
肃宗采纳李光弼的建议,进封仆固怀恩为大宁郡王。但是对亲王的人选,却迟迟没有定下来。
肃宗膝下虽然有几个儿子,但是不是太小就是不中用。唯一能用的儿子,只有李豫和李倓。
可惜李倓去世,而李豫现在是皇太子,不方便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特召第五琦入宫,商议此事。
第五琦建议道:“不如让赵王前往领军,天下兵马大元帅本就是虚职。只是为了稳定军心所为,不需要太大的统领才能。”
肃宗表示可以。
李豫知道后,表示不可以。
以赵王李系为帅,纵然不是真的领军作战,名义上有很大的军功。加上宫里张皇后为诋毁李豫而拉拢李系,更增强了李系的势力。
如此下去,百害而无一利。
李豫心里藏着事情,免不了要找人商议。但是左右没有能值得信任的人,只好借着探望侄女的名义,到元府见妹妹李清漪。
兄妹在前厅见面,李豫将内心的疑惧,全部告诉妹妹。
和政公主李清漪却反问道:“阿兄能阻拦父亲任用赵王吗?”
“不能。”
“父亲膝下诸子,阿兄认为除了赵王谁能担此重任?”
“没有。”
“既然阿兄不能阻止,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为何不大方一点,来一个顺水推舟呢?”
李豫恍然大悟。
次日,李豫入宫觐见肃宗,在肃宗面前大肆赞扬赵王,认为赵王是合适的人选。
肃宗吃惊道:“李系出任主帅,太子当真不介意?”
李豫回道:“儿一心希望早日平定大乱,又怎么会在意此事呢。”
“我儿能有此心,才是皇太子应有的胸襟和气度。”
肃宗对李豫的表现大为满意,遂下诏李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前往洛阳。
李系是在七月二十七日出发,一直到八月初才抵达洛阳。到的时候,李光弼正在巡视黄河各军大营,而元载去了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