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7章 荒凉药田惊现“扫地僧”,专家…

年轻专家抬起头,有些犹豫地说:"这些药材长势是不错,但我看品种似乎不太多。你们有考虑过多元化种植吗?"

付平心里一惊,但面上不动声色,微笑着说:"您说得对。我们现在确实以几种主要药材为主,但已经在规划引进新品种了。这个月底,我们就要和省农科院合作,试种几种新品种。"

年轻专家眼睛一亮,正要再问些什么,付平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转身对胡县长说:"胡县长,要不我们去见见唐专家吧?他常年驻扎在我们村,对这里的情况最了解。"

胡县长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笑着说:"对,去见见唐专家。各位,我们村里可是有位"宝贝"呢。"

一行人跟着付平来到一片略显荒凉的药田边。远远地,他们看见一个戴着草帽的中年男子正弯腰忙碌着。

付平大声喊道:"唐叔,有客人来了!"

中年男子直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付平向专家们介绍:"这位就是我们村的唐专家,种药材的本事可是一流的。"

唐专家摘下草帽,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却精神矍铄的脸。他笑呵呵地说:"各位专家远道而来,辛苦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就在地里捣鼓点东西。"

专家们都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位看起来朴实无华的老农竟是位专家。那位年轻专家忍不住问道:"唐专家,您觉得这里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样的新品种?"

唐专家眯着眼睛想了想,然后慢条斯理地说:"这片地啊,土质偏碱性,排水性也不错。我看啊,金银花、黄芪这些都挺合适的。不过啊,种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种。"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让它从指缝间慢慢流下,"你看这土,松软有劲道,要想种好药材,得先把土伺候好。施肥、翻地、浇水,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专家们听得连连点头,纷纷围上前去,向唐专家请教各种问题。付平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胡县长悄悄走到付平身边,低声说:"好小子,这一手玩得不错。"

付平笑了笑,"胡县长,我这不是想让专家们看看我们村的真实情况嘛。"

胡县长意味深长地看了付平一眼,"行,你小子有前途。不过下次搞这种"突然袭击",提前跟我打个招呼。"

付平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低声说:"县长,实在抱歉,是我考虑不周。"

胡县长笑着摆摆手,"行了,这次算你小子走运。看来你是真的用心了,连唐专家这张王牌都打出来了。"

付平正要说什么,却见专家们已经结束了讨论,纷纷向这边走来。那位年轻的专家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对付平说:"付干部,你们村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有这样的技术专家坐镇,难怪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其他专家也纷纷点头赞同。付平谦虚地说:"这都是上级领导重视,加上我们全村上下一心的结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拍了拍付平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你们村走的路子很对。产学研结合,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正确方向。不过,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透支土地。"

付平认真地点头,"您说得对,我们一定会注意的。"

胡县长见气氛正好,提议道:"各位专家,咱们去村委会坐坐吧。付干部,你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的发展规划。"

一行人向村委会走去,路上,专家们还在热烈讨论着刚才看到的情况。付平走在最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最困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展示他们的未来规划了。

村委会会议室里,付平站在投影仪前,侃侃而谈。他介绍了村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包括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建设加工厂等。专家们不时点头,偶尔提出一些建议。

讲解结束后,那位年轻专家举手提问:"付干部,你们有考虑过发展中药材旅游吗?我看你们村的环境很适合搞个药材主题公园。"

付平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很好!我们确实有这方面的初步构想,不过还没有具体规划。如果专家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非常欢迎。"

年轻专家兴奋地说:"那太好了!我正好在这方面有些研究,回去后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参考方案。"

其他专家也纷纷表示愿意为芝麻山村的发展出谋划策。会议室里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气氛比刚来时轻松了许多。

胡县长满意地看着这一幕,悄悄对付平说:"小付啊,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看来我们选择芝麻山村作为示范点是对的。"

付平谦虚地说:"这都是县里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我们村只是按照上级指示,踏踏实实干而已。"

胡县长笑着摇摇头,"你小子,嘴上可一点都不含糊。行了,等专家们走了,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我们好好聊聊。"

付平点头应下,心里却有些忐忑。他知道,这次专家调研的成功,很可能会给芝麻山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