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军主动撤退城陵矶,是与韦以德、韦志俊两部上来后,无法再次夹击两岸的湘军、清军有关系,等于原先的战术落了空。
西征军第二阶段的进攻战,至此划上了句号,变成了退守战,天国宗亲们的失望心情是不屑说了。
胡以晃、曾天养、林绍璋三人,在西征军中都是扛大刀主力人物,一个深陷在庐州合肥,一个战死,一个战败,本钱已经花光!
城陵矶军中,就剩一个曾天养的弟弟曾天诰,心有不甘,不愿退。
林绍璋,是已经吓破胆了,败军之将不言勇,此时仍在军中当参谋,只是人微言轻顺着说而已——
后来西征大败,天国追究他湘潭覆军罪,革去春又副丞职务,派去湖口协助秦日纲守城,次年八月重起为金官正将军,他自念罪大功小,不敢赴任,求已是燕王的秦日纲代为婉禀东王杨秀清,仍留湖口戴罪立功。
可见,林绍璋在湘潭胆已破,再不敢独当一面,前只是北伐军六合凶兆的幸存军,后只是西征军湖口的协防军,好运气也挡不住真战火,与对方崇纶巡抚同命。
西征军已没了扛大刀人物,韦志俊、韦以德,石祥祯、石镇仑这些国宗们便主退,曾天诰也只有跟着退。
湘军水师遭重创,但杨载福、彭玉麟所部后军主力尚存,加上缴获的天军水营船,运载湘军两三万人,没问题。
关键是,湘军陆师连战皆捷,志在必得,要打到天军巢穴天京去!
曾大帅见天军从江上退走,便继续水陆分兵追击,向下游武汉进军。
只是水师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根本不敢靠近天军后军曾天诰部,一路上顺风顺水也是慢吞吞的。
湘军乘势蹑足,水陆分进,并不是常人说的赶鸭子下水,而是小心翼翼的,深怕为天军所趁,反身所噬。
倒是身在江北监利的荆州将军官文,在德安的新湖广总督杨霈,见湘军打了头阵,唯恐自己落后,也纷纷顺水而动。
给天军侧翼很大的威胁,使其无法转身到上游,附湘军侧后。
自年初天军上行,湖北清军战场逆风,被打了个遍,战绩了无,根本无法与湖南战场湘军相提并论,但官场地震,却完全反了过来——
湖南没动过谁,巡抚还是骆炳章;
湘军再胜,曾国藩还是曾冠军曾剃头,曾大师曾大帅,职务还是原先的二品京堂、礼部侍郎,大爷根本就没给他升官晋爵。
湖北就不同了,大爷连杀崇纶、青麟两任旗人巡抚,正反两人均被正法丢命,已完全换了新鲜血液。
新鲜血液,总督兼巡抚台涌大人也都是战战兢兢的,不敢再造次,不论内外都不敢乱喷了,首先得自己站稳了。
但是,到6月初武昌再次陷落,窝在德安的台涌也被大爷一撸到底,还好没杀他,留下戴罪立功,在总督位上只三个月,屁股还没坐热呢!
上来接替总督兼巡抚的杨霈,说了别人还得做回自己,急于建功,这下眼见湘军取胜,水陆追击,岂可籍籍无闻,自甘寂寞?
如何?这湖北的官场地震,不比湖南战场轻松吧?
所以,西征军这一退,后面的湘军、清军就真的势大力沉了,沿途根本没有机会再战对手,扭转眼前的颓势。
敌对双方,进退都是顺流而下,天军不让湘军咬断尾巴就不错了!
此时的西征军,是想退保自己,再反身歼人,但这清军态势还真没有机会,不知要退到什么地方才能稳住,守住,不再退!
这还真是个大问题,可惜一直退到10月初,到了武汉也没找到反身机会。
这并不是,城陵矶一退就是要到武汉的,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整个9月都在江上走走停停,沿途并无战斗。
当初西征军湖口分兵,左路军的几乎所有部队都在此了,约有七万人,还是湘军加清军的两倍多。
天军的主帅们,尽管都是些国宗,猛将还是有的,石祥祯就是南下湘江也未遭败绩,逼得曾大帅两次跳水;
石镇仑是赖汉英三战苏州三岔河,解围曾立昌的主将,入湘与石祥祯一路。
二韦,韦志俊、韦以德,也是刚取了武昌上来的新援,入湘首次与湘军前锋过招得胜,至今未尝败绩。
马死落地生,扛大刀的人没了,就得自己上了!
但是,这战局还真的急不来,国宗们遇到了真正的考验,幸亏一路退得还可以,未遭损失。
现代说这段历史,好像天军一败涂地,直接撤退到了武汉,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湘军更不是激流勇进,一竿子到底,沿途清军也不是只有湘军,还有江北清军,官文荆州八旗和绿营两万多人。
新湖广总督杨霈,还是湖南巡抚骆炳章和曾大帅的顶头上司,所以新崛起的曾国藩湘军还只有打仗的命,没有居功自傲的份。
曾大师大帅攻克的任何地方,消灭的任何天军,还得直接归功于湖广总督杨霈,尽管曾大师大帅是大爷的老茶友,享有自己的独立话语权。
这是那时的官场现实,不是现代说的战场这个样子,这问题是人事任命,很复杂,放到后面专门再说吧。
湘军于10月初抵达汉阳,随即发起进攻,天军吉志元部不支,从汉水上退往汉口镇,与韦以德合兵一处。
湘军杨载福旗开得胜,占据汉阳对峙。
陆师踏齐步,一周后才由陆路抵达武昌城下,两万人围城不周,只好先下营休息。
第二天开炮炮轰武昌城内,叫天国湖北省长石凤魁不得休息。
武昌省城,是天军韦志俊部6月份才最后攻克的,已提前写了,在石凤魁手中时间最短,还不到四个月。
西征军本以为砥定了的武汉三镇,没想到在上游岳州反反复复不能取胜,终归于武汉三镇,双方才决一死战。
10月12日,天历九月初七,清历八月二十一,曾国藩湘军水陆两师对武昌,杨霈、官文两部清军对汉口,同时发起总攻。
连战三日,天军各部终于不支——
10月14日夜,天历九月初九,清历八月二十三,守武昌的石凤魁、黄再兴,守汉口的韦以德、吉志元都先后撤退下江,撤向下游四道湾外的黄州,再次死守。
同日,湘军清军光复大武汉,大爷捷报,转忧为喜,才想到要提拔曾冠军为湖北巡抚,实际还没实现。
天军丢失武汉的责任,被说成是,省长石凤魁疏于防范,整天在位饮酒寻欢所致,显然这是西征军不得已的借口。
次月,江上战况更加恶化,天国杨总军师下令:战场逮回石凤魁,以失武汉罪处斩。
石省长,成了第一个因战败被斩的天国宗亲、高官,其实是够冤枉的,因为关系到了天京杨总军师自己的用兵、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