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冯云山,自金田起义后,地位就不断下滑,到东乡建国、永安立国,地位固定在第四位,上来的东西二王杨秀清、萧朝贵,都位居他之上,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尤其是战争形势决定的。
东西二王,杨秀清、萧朝贵,就是天国冉冉升起的两颗新星,掩盖了旧星的光芒。
战争是一场综合要素的大比拼,首先是力量源泉上,广西东西二王比广东天地二王占优,经过将近一年的战火考验,新的排位牢固下来——
原排位:洪秀全、冯云山、韦昌辉,号称天地人王,杨秀清、萧朝贵,只是奉陪末座。
新排位: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而且东王杨秀清节制后四王,相当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学生超过老师了!本来杨秀清、萧朝贵都是普通会员,称冯云山为先生的,后来居上,当仁不让。
新排序,是太平天国的鱼骨头:组织架构,当然是事物发展的结果。
对于这种变化,学者有代表性的看法,如下——
罗玺纲先生说,杨秀清、萧朝贵合谋下凡,夺取了天军的实际指挥权;
茅海建前辈说,杨秀清、萧朝贵在骤然到来的战斗中,展现了军事才华;
当朝学者八卦,杨秀清、萧朝贵合施杨宣娇美人计,相继搞定了天地人王所有王!
从拉杆子到立国这段过往看,冯云山的紫荆山区力量,都是经过杨萧重组的,其他王包括冯云山在内也是经过杨萧考验过的,冯云山能居稳第四位,是杨萧谦虚让步的结果,而不是天地人洪冯韦让步的结果。
这是茅前辈说的,在下赞成。罗老先生写的谋篡,既是事实,也是结论,有大量资料作证,但说洪天王鉴于杨出身草根,威望不够,着力培养到永安封王,才把军权交给他,实难苟同。
从初期转战历程看,东王杨秀清已经居于天军核心中枢地位,擅长计谋,在战场上也尽量避免死打硬拼,想法转向、反向逃脱,包括官村大捷都是意外打胜的,而夺取永安城,即便是东王的策略,真正建功的是罗大纲。
所以,东王杨秀清的军事才华不是战场拼杀,依然是计谋。
杨秀清取代的位置,本来是冯云山的,冯云山有才已得公认,有没有军事才华?放后面再说,被杨秀清和萧朝贵联合取代,主要原因在于,平在山的基本力量名上是他的,其实已经变成杨秀清的了。
杨秀清拥军政指挥权,并不带兵作战,平在山力量还是在南王冯云山手中,恰好二人倒了个个儿,互换了位置,这已足够说明杨秀清的德行了——
现在能取代老师冯云山,以后为什么就不能取代洪天王老子?
杨秀清的才华,还是在计谋上,符合军事特征,更符合他的中枢指挥位置,反倒是东王名号不符合他的位置,让不明底细的人以为,东南西北王是平起平坐的。
杨秀清,1823年9月27日,道光三年八月十九日,干支纪年:癸未、辛酉、乙卯,出生于广西桂平县平在山东旺冲穷苦农家,父杨亚齐,母古氏。
五岁时,父亲杨亚齐去世,失怙;九岁时,古氏亦死,失恃。
杨东王,家贫命硬,克父克母,幸赖伯父杨庆善收养,成人。
故天国《天情道理书》记载,“至贫莫如东王,至苦亦莫如东王,生长深山之中,五岁失怙,九岁失恃,零丁孤苦,困厄难堪,足见天父将降大任於东王,使之佐辅真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乃天之穷厄我们东王者,正天之所以玉成我们东王也。”
即便在越穷越光荣的年代,如此记录东王,亦须胆量也,一个字,服,两个字,得服。
世传杨秀清兄妹五人:杨元清、杨润清、杨转清、杨宣娇,应当是伯、父两家合计,亦不知长幼排序。
其妹杨宣娇,有说法是义妹,本姓黄,已是萧朝贵妻后才认下改姓的;并且长期以来以洪宣娇名流传,是不是又认了天王老子为兄就不知道了。
如此,杨庆善、杨亚齐兄弟两家就没女了,就光杆四兄弟还想不穷?岂有此理!兄弟两家有女的话,不是杨宣娇又是谁?此事还可以编下去!
杨秀清成年后,村里没有田地耕种,所以进平在山种山、烧炭谋生,穷苦人都这样过日子,杨秀清和萧朝贵都是平在山烧炭工。
种山就只有杂粮,农时过后才入深山伐林斫木,暑天入窑烧炭,至秋末才挑炭出山到新圩去卖,换些盐米,茶是什么都不知道。
升斗小民杨秀清,一年到头挨饿受冻,身上的革命性,毋庸置疑。
有关杨秀清的生世,似乎是清楚明白的,但因客籍人的流动性,不排除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有份亲历史料记,杨秀清是卖木材的商人,生意还不小,做发了!
在紫荆山上就只能烧炭么?不能做木材生意么?东王到底是烧炭工还是木材商?抑或先烧炭后卖木材?不是不可能。就杨秀清的灵活大脑、无缝都钻的个性,不太像只会烧炭,不会盗卖木材的。
这是杨秀清职业的第二种说法。
别忘了这些记载,就是杨秀清本人,也是杨嗣龙改名的,广西桂平再上的籍贯,为广东嘉应州。
也有可能,杨嗣龙是杨嗣龙,杨秀清是杨秀清,或杨秀菁,湖南亨阳今衡阳人,就其与广东天地二王洪冯的关系,很难说与广东有什么瓜葛故旧可叙。
到1844年冯云山独自入广西紫荆山区,翌年1845年创立拜上帝会,杨秀清与萧朝贵都入会拜了上帝,到1847年,会员发展到2000人,杨秀清与萧朝贵,只是这2000人中的2人而已。
这2000人是不是都是山上的烧炭工?有没有其他从业者?从冯云山的塾师身份看,应该还有其他村民。
洪秀全、冯云山密写的宣传单,由曾澐正、曾玉景、曾观澜等人传递,年底去象州捣甘王庙,带的是曾澐正、卢六、陈利三人。
冯云山因此被捕两次,第一次被曾亚孙、卢六带人夺回,第二次连卢六都被一网打尽,其他人均隐蔽逃亡。杨秀清与萧朝贵,在两次斗争中,均无表现,与洪冯关系并不密切。
罗玺纲大师说他俩,杨秀清与萧朝贵,都还未站到斗争的前列来,个人怀疑他俩当时在不在其中,还是回事。
就算如《天情道理书》所记,杨秀清借天父下凡挽救了群龙无首的拜上帝会,也够一鸣惊人的,天父下凡的神力,容后再说,至少杨秀清藉此接管了冯云山的教会和会员。
还难说是全盘接管,冯云山再次被捕后,原骨干丧失殆尽,没被抓的也躲起来了,或金盆洗手了。
总之,到一年半两年后,冯云山再到平在山,会员们都被杨秀清控制了,就连冯云山刚收的金田村韦昌辉父子,在洪秀全再次到来后,萧朝贵还专门去金田村天兄下凡,好好考察过一回,总算韦元蚧老头灵通,答应全力支持人王儿子干大事,通过了考验。
这次天兄下凡,是洪天王与萧朝贵共同串演的,应该说遇到考验的人,其实还不止韦正父子俩。
总之,杨东王的计谋,在金田起义前夕就已经得逞了,包括洪冯二人从桂平县金田村去平南县山人村胡以晃家避吉,都是杨秀清幕后指挥萧朝贵天兄下凡请去的。
只是洪冯二人后来被围在山人冲呼救,杨秀清才走上前台的,此时杨秀清耳清目明,一切健康,球事没有。
杨秀清早已占据了天军中枢指挥系统,只是到永安小天堂才公开活动,是谓天王授权指挥其他人,不必再通过天王了。
杨秀清出身卑微低贱,不识字,不假,家里兄弟多也真,威望后来居上,挤掉了导师冯云山原有位置,是有一套的。
要说杨秀清上来后,军事水平有多高,是值得探讨的——
其为人机灵,也教人机灵,要忍耐,看准时机,果然出手,才能取胜。
金田起义前后,正是天地会众频繁起义反抗的时候,也是不少会员与本地人大械斗的频发期,杨秀清对前者观望态度,对后者是忍耐态度,头脑是非常清晰的。
观望态度,就是等天地会众与清妖清军作战两败俱伤的时候,天军再起义,不应该参与、联合天地会的战事,并以他们的战事为掩护,积极发展、悄悄储蓄、努力壮大自己的力量,届时一举打响,保证成功。
既收编天地会败兵败将为自己的力量,又横扫清军败兵败将,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忍耐态度,就是对打上门来的小妖们——本地人的民团,要暂时忍让,屈服,躲避,等待他的统一号令,等团方起义后再说,大打出手都可以。
这是杨秀清对前来求救的会员天父下凡时说的,“让他三尺又何妨!”
大家知道,一旦参加天军,连老婆孩子都见不着,何来拉杆子报复小妖?
可见,杨秀清为人聪明机灵,要什么,不要什么,非常明确,绝不瞎参乎,就是遍地星火,也不会站到斗争的前列来。
看太平天国的历史,这是贯彻始终的,你是你,我是我。洪秀全对广东天地会尚有指教,杨秀清却从头到尾分得很清楚。
常言,天下英雄,所见略同,到了杨秀清这儿就不同了。
由此可见,天地会队伍是自然状态下的组织,义气很重,战斗力不会太高,而杨秀清组织、训练起来的天军,男女分营,打破了自然状态,没有义气,战斗力都激发了出来,必要的时候,连牌尾都投入战斗。
所以,东王杨秀清年富力强,头脑清晰,为人机灵,尚计谋,组织力强,训练有章法,在天军核心中枢指挥作战,高效迅猛,不打死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