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245章 北王韦正父子

在神面前,人就弱爆了,在大神眼里,牛人再牛,也不够塞牙缝。

在永安小天堂,原人王、后护又副军师韦正韦昌辉,荣登北王,主管北方天国,也算修出了正果。

加上新钦差赛尚阿未明就里,奏报仍用韦正大股称呼天军,牛人韦正父子就更牛了!

据真实的史料,在天军出围永安后半年,洪大泉被俘押送帝都,其供词出来之前,整个天朝都只知道牛人韦正和他爹老牛韦元蚧,犯上作乱,屡扑不灭。

啥啥啥,天王洪秀全、东南西北翼杨萧冯韦石,外界都不知道,知道的就广西几个鸟人,还不是很清楚具体的情况。

这与广西天地会各山堂纷纷起义、抢地械斗有关,加上湖南新宁雷再浩、李沅发入桂影响,杨萧二人都下凡降旨暂时忍让,又以韦正名义接待各处团方会员,所以金田村韦正父子家就成了远道团方会员们心目中的圣地,声名远播。

对频频汇报的李星沅来说,更是如雷贯耳,韦正、韦元蚧也因此成为这错别字专家唯一写对名字的两大天国人物。

北王韦正,是天国高层唯一的富二代,有文化,有功名,虽然只是韦大人给他捐了个监生秀才,其他人都在秘密串连、规划团方的1849年初,正月十五元宵节,韦元蚧正广招亲朋戚友,在府上大宴宾客,大肆庆祝。

不论是冯洪还是杨萧,都是此后才盯上他家的,一定要把他两父子拉入会了!

冯洪二人着意发展大户会员,财大气粗,有接待能力,再有兄弟进去,有人出大钱,可以减少科炭!

杨萧二人着意验收,要保证合格,让他倾家荡产,毫无怨言,为自己供养贫苦弟兄。

所以,韦正父子对天国功莫大焉,对天军有特殊奉献,其他人说奉献,都是卵话一句,只有这韦正父子是真被吃出来的天国老大,一等一的天军后勤部长!

其他人起义,都是在争取未来,建成一个理想天国,只有这韦正父子是在回收成本,顺带进天堂看看美景。

这老牛韦元蚧,到底奉献了多大家产呢?前面山寨版已有良田万顷说法,现据玺纲大师《太平天国史》,详细如下——

“占有水田约二百六十亩,其中在金田村范围外约一百六十亩,在金田村范围内的约一百亩,雇长工自耕,农忙时雇短工,把一部分土地出租,并放债。而他的兄弟韦源珖、韦源珍都是自耕农,只各有田十亩,说明他是个暴发户。根据当时的情况估计,他家每年可收入稻谷约六万斤,再加上高利贷,小生意,或季节性榨油业和牛贩等等,每年的收入是富裕的。”

也就是说,韦元蚧,其实应写作韦源玠,共有水田260亩,年产稻谷6万斤,其他经济:土地出租、土地放贷、高利贷、小生意、榨油业、牛贩,多种经营,收入相当可观。

其中,100亩水田在金田村内,是兄弟俩水田的10倍,160亩水田不在村内,还有长工、佃户和短工。

但老牛也仅是个暴发户,有钱无势,常遭士绅们白眼、诋毁、非议,于是计上心来,图谋依靠——

冯云山的贵人曾怀英秀才,曾为他详细扒拉过韦元蚧的家底,引起了重视,亲自发展韦正为贵宾会员,还送了个人王称号,这年韦正才22岁。

韦正还有个弟弟韦俊,依次全名韦昌辉、韦志俊,都是读书路上的混混儿,未能了却韦父一片心,花掉的束脩银、课本费、学费、择校延师费,无量数,无回本。

富儿读书,本就是玩着读,玩够了恍两眼而已,从来不兴头梁锥股、凿壁偷光这些个灭绝人性的损招,所以读书出头者一向很少,不比现在起跑线上就定胜负了!

牛人韦正,北王韦昌辉,读书其实还可以,没丧失自己的个性,喜欢抛头露面,标新立异,被同窗送了个绰号“花头鸭”,意思是:大家的脑袋都是麻的,就他的脑袋是花的。

十五岁时去桂平县考,至少是自个出门的,不像其他同学又是书童担书、父母扇扇,监内划拉,门外陪考,自个出了考场有感觉,没戏!

但不气馁,去餐馆照样饕餮一通,还是不爽,转赌场两圈,只剩得个内衣裤出来,老实回家了!

年年如此,次次如故,所以牛人韦正虽然没中秀才,但桂平县学界还是知道他的,说起花头鸭都服,敢赌,豪赌,上得阵!

再豪再赌,三次过后也拉几把倒了,韦老牛只好另想办法。

冕大爷晚年已经开放捐阶,咸大爷上来更是广开财路,任捐,啥都可以,只是韦老牛心急等不得了——

1847年,牛人已经二十出头,老牛更是钱财开路,两年跑下来,监生秀才终于到手,父子俩皆大欢喜。

老牛四处活动的时候,正是拜上帝会员四处科炭营救老冯之时,有大把银子捐学,不如交会救人,但牛人韦正可以,老牛韦元蚧不可以,大谈了一通:车有车路,马有马路,意思就不是一路人。

这话传到了杨萧耳朵里,不乐意了,多少真秀才都没sha用,捐个秀才就上天啦?

于是,趁着牛人父子大宴宾客、大庆监生落户之际,1849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天兄萧朝贵亲自领着一帮文盲神棍,去金田村到贺——

因为牛人韦正,的确是师父冯云山给的人王会员!

趁着酒足饭饱、众亲都在,天兄先给韦元蚧送了一首诗祝贺,诗云——

年宵花景挂满堂,玠人此钱自由当。

为子监生读书豪,正人子前二萧凉。

萧朝贵是没文化,不识字,但不是不会作诗,这诗还是有鼻子有眼的,要不然不会传下来,现代都还看得到。

且不论这诗的好丑,既然是天兄出口的,赢得个满堂彩,然后就下凡了,天兄第一句,便是——

“韦元蚧有何进贡乎?”

神托答:“他进帽二顶。”

天兄旋即朝向韦元蚧问:“尔识得破洪秀全做得大人起吗?”

韦元蚧赶紧答:“识得破也。”

“尔既识得破,晓得为顾三星及云山、秀清、朝贵等,便是积财于天也。”天兄随即点头称赞老牛韦元蚧,三星即三点水,指代洪秀全,“尔子韦正,肉身是尔生尔养,亦是尔子,但在高天论,又是朕老弟,尔不好看小他也!”

韦元蚧答:“遵命。”

天兄诘问:“尔子韦正,跟得三星去么?”

韦元蚧赶紧回答:“跟得去,跟得去。”

“他跟得去,尔亦跟得去。”天兄道宽心后,还高声唱起来——

子有福,爷亦有福。

一人有福,带涉满屋。

一子受皇恩,全家食天禄。

就这唱词,完全出自文盲萧朝贵之口,别说强过当时许多识字有文化的人,就这逻辑,即使放在今天,也强过无数的专家、文豪、大师。

天兄的这席话,把老牛韦元蚧是彻底征服了,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跟着洪秀全走。

但是,下凡仍未结束,天兄道,“叫昌辉到面前来——”

秀才韦昌辉赶紧上前,坐于老爹韦元蚧右手边。

天兄转而厉声问:“今四处科炭,福在何处?功在何处?”

韦正明白这是考验自己,于是正面回答:“坚耐自有福在天也。”

“五弟回答,正是天兄心里话,”天兄转怒为喜道,“要信你三星兄,真命下凡,救苦救难,同云山、秀清、朝贵兄同扶真主,同享天禄。”

“谨记在心。”韦正道。

“这就放心了,天兄回马天庭矣。”天兄告诫一番走了。

萧朝贵醒来,也带着手下人走了。

金田起义前一年,1850年,冯洪三度入桂,共谋团方事宜,韦正父子不仅全程参与决策,而且大肆出资采买红粉、收购铁器金属。

在自家后院开了一排铁匠铺,密打刀枪,打好一批就密藏一批,全都沉在村前的犀牛潭深水里待用。

韦元蚧本来只是个悭吝暴发户,但倾家起义,居功至伟,没有他的家财投入,金田团方就是场蝗虫灾。

其实,这次韦府下凡非常及时,因为韦正已是秀才,就可以与官府往来了,凭他家的资财要当个里正、县衙差役啥的,都不是什么事儿。

而当时,冯云山在号子里,洪秀全回了老家,拜上帝会原班人马,躲的躲了,散的散了,洗手不干的也不少。

所以,杨萧二人此时跳大神的功劳,也是不能低估的,不仅留住了原会基本人马,也拉住了牛人父子的万贯家财。

说实话,这是天兄在韦府的n次下凡了,就是整个天堂次序,也是天兄首次在韦府下凡时排定的,时间早在洪秀全再入广西的:1847年8月,道光二十七年七月。

争取韦正、争取他爹韦元蚧,可谓是冯洪杨萧,拜上帝会新老两大派首脑们的不懈追求和共同愿望,而真正保住牛人父子及其财产,却是新派杨萧二人的功劳。

这功劳,穿越了时空,也穿越了是非,当后来洪杨内讧,物是人非,连北王韦正也背上大黑锅,死于非命之后n年——

幼主洪天贵福,重整天国,加封平在山功勋时,拉着韦元蚧老人的手,极力盛赞:大公无私,对天国的贡献无人能及。

当然,这已是后后话了,按下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