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五集两手 第0502章 缔约班子

5月26日,英法联军突入天津城郊暂停动作,额尔金伯爵招呼咸大爷接招,否则只好北京见了。

至迟第三天28日,帝都咸大爷接到额尔金伯爵通牒,终于坐不住了,急召内廷大臣议事。

此时的事体,与四五年前林凤祥北伐军到天津很相似,只是内廷肃顺六大臣代替了军机处金童恭亲王奕訢而已。

太平天军与英法联军谁厉害就无需饶舌了,所以这次形势更为急迫,但大爷是有成功经验的——

上次对天军,咸大爷将朝廷分成了留守和撤退两个班子,留守的交与了金童亲弟恭亲王,撤退的准备跟自己和玉女去热河。

所幸皇叔绵愉带僧格林沁出京打了胜仗,大爷才没去成避暑山庄。

这次大爷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思路也一样,只是这次跟友邦有的谈,上次是家奴没得谈,是唯一的不同。

所以,大爷这回也就多了个和谈班子,先去天津卫和谈,是谓抚!

一旦和谈班子谈不拢,抚不成,再用留守班子过硬,军事解决洋鬼子,是谓剿!

一旦留守班子打不过,剿不妙,就只有亲自撤退热河了!

这比上次对付天军,又多了层保险,大爷无疑是三班齐下,抚班优先!

这就是,大爷当时的思想感情潮水,完全可以想见得到的!

接到额尔金伯爵通牒的当天,大爷就搬出当初给叶名琛的指示:准备退让两条,发给已是免职留用的谭廷襄总督掌握,自己早再派人去谈判。

谭廷襄已是戴罪之人,也是知道联军底细的人,除了面上死顶不退外,有啥办法?

大爷的第一个班子,抚班,两天后成形了——

6月1日,咸八年四月二十,咸大爷任命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同为便宜行事钦差大臣。

并立即,赶往天津卫议和。

北京到天津,过通县,走水路,那时骑马坐船最快也得一天,不比现在俩小时就吃着正宗的狗不理了!

从这抚班主任桂良来看,是从留守班子中细分出来的,与金童的留守班子互为表里,可以互相照应,独立办公,对大爷负责。

前已说过,桂良是金童的老泰山,他在前面,女婿在后,他敲定的事,女婿能不认?

这爷俩搞定的事,就是大爷也得看着点下笔,比如说,为养母封太后的事,不成也成了。

关于大爷关键时刻启用亲六弟的优劣势,五年前第一次就说得够多了,这是第二次,不再啰嗦。

从这抚班构成可以看出,恭亲王奕訢又成了留守班头,只是大爷未撤退热河之前,暂时捂着罢了!

至于副手花沙纳吏部尚书,蒙古正黄旗人,在大爷大脚大手、砸锅卖铁缺钱后积极建言,甚为活跃,对大爷财政比较内行,迁升很快。

让他同行,参与同洋鬼子谈判,无非是帮金泰山掂量掂量,赔银多少为合适——

赔少了,洋鬼子不干,赔多了,咸大爷遭罪受囧。

可以说,花沙纳倒是代表大爷的,桂良无疑是女婿金童的马前卒。

两人当日离京,第二天6月2日就出现在天津卫城中,给额尔金伯爵回话已到,开始组团忽悠,接触勾兑。

尽管谭廷襄已是免职留用总督,肩上担子也一下轻松下来了——

金泰山主抚,他主剿,只要金泰山在天津,就没他的什么事。

实际,他也只是在等僧格林沁王爷上来,可以说根本用不着他了!

假如谭总有这便宜行事行头,说不定早就剿抚兼施把额尔金伯爵搞定了,搞死了!

但就他一个汉人,要做外交官,不过是叶总的翻版而已,这环节上暂时还轮不上汉人拿事。

双方是怎么进入谈判日程的,后面再详细,得继续说,大爷派出谈判团后,不禁长吁一气。

当晚,便招皇叔绵愉聊天,名为恳亲,实际是故事重现,筹组军事过硬班子。

这爷俩是比较贴心的,先聊神仙——

大爷五年前化险为夷,挺过难关,是有皇叔绵愉功劳的,僧格林沁的顶头上司。

聊到这次组团谈判时,皇叔绵愉发现了大爷的漏洞,不应该弃用耆英老外交家,他跟洋人熟悉,打过交道,成果就是南京条约,多了!

“哎呀,我根本没想起来他,原来还是个宝呐!”咸大爷突然发现自己是把他忘得干干净净。

经皇叔这一提醒,大爷也就从善如流,在6月2日重新启用已废弃了八年的识途老马——耆英老大人。

耆英大人就不多说了,八年前被刚登基上来的咸大爷当作穆彰阿第二的反动典型扳倒,回家抱孙子去了。

这耆英大人对冕大爷是作出空前贡献的红人,对他儿丝毫不顾历史现状、只讲经宣道、上纲上线,一味高举高打只好呵呵一笑了。

他刚回家时的精神状况,可以集中反映在大门口的对联上——

先皇奖励有守有为,

今上申斥无才无能。

一守八年,终究是冷宫难耐,耆英忍不住奉诏进殿,扑通一声跪问道:“启禀皇上,敢问招老朽啥事呀?”

此时的咸大爷,早已将当初的雄心壮志忘得一干二净,“耆大人久违了,您可是咱们的国宝额,平身平身,快快起来。”

咸大爷说罢,亲自下到大殿将耆英拉了起来,扶上侧床坐着,然后即面授机宜。

大爷按与皇叔绵愉的酌商方案,让耆英晚两天出发去天津卫,如桂良、花沙纳与对方达成协议框架,就挑无关紧要的一两条妥协,通过。

又或是,桂花二大人与对方扯拗不下,耆大人也可再妥协一两条,当然也是要,无关紧要的。

面上看来,耆大人仿佛是谈判的最后敲定者,还可以像16年前一样签名钤印,流芳青史,不禁寂寞芳心动,决心再次成就一番大业。

咸大爷见其复振壮志,信誓旦旦,以为老马识途,再抚定洋鬼子不在话下。

大爷亲自为他复职,暂为工部侍郎,颁发便宜行事钦差大臣旌幢。

6月3日一早,耆大人即赶赴天津卫,参与和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