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519章 英法输了!

华若翰的这一换文经历,被西方多国舆论视作,笑话和屈辱。

本来,咸大爷也曾指示两江总督何桂清,劝劝英法两国公使,都按华若翰换约的方式进行。

何总督先劝法国公使布尔布隆,他是老资格驻华公使了!

布尔布隆回答说:“我现在很无奈,正静候鄙国王的指示,做不主,当不了家。”

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接替的是包令公使一职,并未接任港督一职。大英对华人事任命,自此分离。

公使是公使,港督是港督,分开了。

普鲁斯公使,本以为自己大可以在北京安家,安心做自己的公使,根本没料到,前任一个个都是吃屎的主——害自己一上任就吃败仗!

而咱们耻笑已久的何伯司令,其实是准备上任的驻华武官而已,情报谍战有一套,上阵打仗就是您已经看到的光辉形象。

普公使正在气头上,根本就没回复何总督,爱咋的咋的吧!

经华若瀚这一折腾,大爷给何总的指示又变成了——

让英法就在上海换文,朕授权给你接收就是。

这又回到了,当初耆英替冕大爷收藏条约了,英法还会上当吗?!

如英法不照做,在上海换文,就作罢论。

也就是说,英法俩天条都作废!

这就是咸大爷取胜后的态度,英法两约要么在上海换文,要么就已经作废!

可惜,英法俩公使都没接受何总的说项,都在等待国内的最新指示。

英法国内,对此次大沽口惨败又是怎样反应的呢?

首先,英夷在华还从未吃过这等大亏,舆论大哗!

这大英舆论一大哗,首先倒楣的就是唐宁街执政内阁。

恰好这届内阁,是天津条约签订后才换上来的和平内阁,比较温和,叫德尔比内阁,哪扛得住前任首相、战争贩子老帕的猖狂进攻?

所以,德尔比屁股还没坐热就倒台了,然后上来的又是帕麦斯腾这老战贩,重新组阁了!

对这位已经75岁的老偶像级人物,咱们现在是与此时的大英皇民一样的心情了,爱恨交织,既吞不下又嚼不碎,奈何?

都七十五岁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这把年纪偏不善,出言还更恶!

1859年9月,大沽口战败后4个月,他主持第一次新内阁会议,就又向咱大清国宣战了!

实在是,为老不尊,没办法,谁让咱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啊!

还记得,两年前1857,老帕为包令公使出兵广州开绿灯吧?不惜解散议会,重新改选吧!

么叫战贩?上瘾,有瘾,过瘾?多话就不必说了!

老帕新内阁马上决定,重组英法联军,必须更强大才行,重新打过!

并且任命,与大沽败将、海军司令詹姆斯何伯jashope同名字的詹姆斯何伯格兰特jashopegrant,出任英国远征军陆军司令!

害得在下,不得不对照考证了一番,确实是两人——

一海军少将,两战大沽口,一胜一负。

一陆军少将,参加过一鸦,建功镇江。

10月29日,英外交大臣指示驻华公使普鲁斯,向咸大爷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大清——

1、对于大沽口战死战伤的英军及其家属道歉;

2、加倍赔偿生命及财产损失;

3、立即同意,进京签署《中英天津条约》,即换约。

4、限30天答复,否则将使用武力。

这就是大英国内的最新指示。

普鲁斯公使收到这最新命令时,已经是1860年1月。

此时,正是北方隆冬季节,大河上冻,舰船不能进入内河。

普鲁斯一琢磨,真要立即发出最新指示,军队跟不上,打不进内河,等于是白丢人现眼……

已经是,够丢人现眼的了!

所以,普公使才擅自决定,到开春再发出这份最后通牒。

在手里压了两个月后,才于春暖花开的3月份,向咸大爷发出这所谓的最后通牒。

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早已回国述职去了,就在上海的全权大使葛罗男爵不甘寂寞,也照葫芦画瓢,提出了四项最后通牒,也限期30天回复。

3+1=4,四个月时间调兵谴将,开战时机都合适了。

法国国内的情况,又如何呢?

时值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皇帝一人当家,一个人拍板搞定——马上应大英之邀,立即重组英法联军,也是要最强大,一定要战胜。

他在慎重考虑法国远征军司令人选,颇费了番心思,死了好些脑细胞,最终决定——

任命已经63岁的查尔斯孟斗班charlesusinntauban为法国远征军司令。

主要是,孟斗班在当时法国的殖民地北非阿尔及利亚战功赫赫。

拿破仑三世亲自询问他:“是否有精力承担远征军的司令的重担?”

因为这次远征地理遥远、时间漫长和气候严酷。

不料这孟斗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实就一大野心家,当即表示:“个人在非洲沙场已久经磨炼,能够经受任何残酷战争的考验。”

拿破仑三世皇帝,亲自拿着一幅中国地图交给这孟斗班,然后让他与回国述职的驻华公使馆一等秘书哥士耆kleezkowski联系。

哥士耆亲历过大沽口激战,向他详细介绍了大清国情与概观。

此后,这孟斗班便以远征军司令名义,拜会诸多高官,包括驻华公使布尔布隆,还觐见了欧仁妮eugnie皇后。

如此,骑兵出身的孟斗班,真就成了统帅法国远征海陆军的司令!

这还得,跟个题外话——

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大清,咱们仍然称为二鸦战争,有些西方史学家则称之为,第三次鸦片战争。

他们称1856年秋、包令公使发动的亚罗号之战为,二鸦战争。

好吧,就算是三鸭战争,也别忘了还有两大混混——美俄两国,参与其中趁火打劫。

借口便是,他们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无论这新英法联军取得什么在华新利益,都不能少了这俩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