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支天军,汪海洋部消亡于,1866年2月。
最后一支捻军,袁大魁部消亡于,1869年5月。
最后一支石军,李文彩部消亡于,1872年4月。
石军余部,之所以能挺这么久,并终结于贵州,明白人已经看出来了,已经成了贵州义军的一部,与众多的贵州义军同生共死了。
这就有必要,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贵州义军情况。
前面提过,贵州各地义军大致有,苗、教、号、回等部数十万人,形成了石军余部迷途知返的共识,和最后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
具体说来,整个天国期间的贵州义军为数不少,前后多达30多支,遍及贵州各府,一度攻克全省城池93%,时间长达23年。
贵州地理,高原山区,有利于兵家,总人口不多,但民族众多,大部杂居,平时友好往来,战时各自成军。
30多支大小义军,从族别上来说有,汉、苗、布依、侗、水、回、彝、瑶、仡佬等10个,其实没有任何一支义军,是由单一族组成的。
起义原因,不说深刻抽象的,只说贵州具体实行的——
1传统田赋、2传统徭役。
3全国模式:捐输,咸大爷发明。
4四川模式:折征,黄忠汉发明。
5江西模式:厘金,曾大帅发明。
6当地模式:采买,特别是,贵州1市石=2省石=3京石。
本来就穷,如此一来都没吃的了。
贵州与广西比邻,天军起势后,黔军就近入紫荆山区,但很快就自顾无暇了——
1851年,受天军影响,贵州黔东南1高禾苗军起义,首领还有九松、计匕二人。
1853年,瓮安2刘瞎么榔军起义,天柱3侗民抗粮斗争,铜仁万山4矿工起义,规模均小,被迅速,可谓前奏。
1854年春,独山爆发5杨元保布依军起义,一举震动独山、都匀、荔波三州。
首领杨元保,本广西人移居独山,其父因承头抗捐,惨死狱中。
同年秋,黔北桐梓6杨凤、舒裁缝起义,一个月内,连破桐梓、仁怀两县城,南下娄山关,直指遵义城。
占领雷台山和大营堡后,打败清军来援后,分兵攻打黔西、绥阳、正安,形势一片大好。
1855年春,黔东南、黔南,7张秀眉、包大度、李洪基苗军起义,三年内攻克凯里、施秉、清江、台拱、黄平、清平、古州、都匀府州县城。
协同作战的黔中义军,还有——
8罗光明黄号军,克古州、都匀,进独山、黎平。
9潘新简水军,以九阡、猪场、水梅为基地,攻破荔波、都匀。
10姜映芳侗军起义,基地九龙山。
黔东铜仁,11徐廷杰、梅济鼎、包茅仙红号军起义,基地梵净山,先后攻破思南、石阡、思州、松桃、印江、玉屏、清溪州县。
此中五年,18541858,是贵州义军总发期,可谓:千里苗疆,莫不响应,贵州高原,遍地义军。
1857年黔中,白莲教12刘义顺、朱明月白号军,攻陷思南、印江、石阡、龙泉各城后,建立荆竹园、扁刀水基地,连克湄潭、黔西、桐梓、仁怀、大定州县。
1858年,黔西南普安,13张凌翔、马阿图回军,迅速攻取新城今兴仁县城,建为基地,先后攻克十多座城池。
1859年黔北务川,14黄号军起义,基地万佛山。
1858年以后,贵州各地义军基本进入平台期,在基地内建市立政,分地生产,屯垦守卫。
自1860年后,石军相继进入贵州,首先是石军曾广依部,渡过红水河进入兴义县,取道黔中回湖北,先后转战黔西南、黔西北各地。
前提是:原石镇吉部在广西百色城外哗变,分裂,崩溃。
黔中白莲教刘义顺白号军、花灯教15何得胜号军、16潘名杰苗军,三支义军配合曾广依,合计10万人,围攻省城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