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二章 蒋力主太平洋防卫(2)

第二、积极地促进太平洋局势的变化。

海南岛陷落后,国民党在重庆的中央日报以日本侵占海南岛是“太平洋上之九一八”为基调,从1939年2月11日开始,接连发表社论,不断地揭露日本侵占海南岛是威胁英法美在太平洋的利益和地位,是想独霸太平洋。社论呼吁“太平洋上有关列强各国,应该赶速有所行动,去打击暴日的迷梦”。社论特别指明,日本占领海南岛“最大的作用是对美国挑衅”,是“日阀对美国国防实力的试探”。社论对美国说道:“日本正是直接对美国挑衅,短兵相接的与美国抢夺太平洋霸权,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霸权,能够这样听其没落吗?”14日的中央日报社论进而告诫美国,日本在太平洋上无论对任何国家开战,也不论美国加入战争与否,关岛、檀香山都是日本首先攻击的目标,“太平洋上果有战争,美国是无法避开局外的”,“日本征服欧亚的凶锋,决不会避开太平洋上直接最大的海军主敌”。国民政府关于日美必然开战的见地是针对美国“中立主义”的一剂良药。

国民政府外交人员也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机会揭露日本想控制太平洋,称霸亚州和世界的野心,使英美等国注意力始终不离开太平洋。王宠惠外长1939年3月7日对外广播时说:“敌人的东亚新秩序实际是破坏中国的独立完整,打破太平洋区域的安宁秩序和扫除欧美在远东的合法权益”,驻法大使顾维钧在海南岛陷落后,也及时在法国揭露日本的阴谋,提醒法国:“日本这一行动的确是在紧密配合意大利和德国推行其在欧洲的政策,鉴于法意两国关系的现状,日本才选择了这个时机占领海南岛”。

欧战爆发后,日本为了全力“解决中国事变”,也在调整与英美等国的关系,以掩盖其战略企图。蒋介石1940年1月在《为日法协定告友邦人士书》中指出,日本不仅“在侵略大陆独占中国,而实欲排除各国在太平洋上所有之权益…”,揭穿日本欲与英美法苏调整外交关系是想欺骗各国,“日本诚能独占中国,并利用中国之富强与人力,则日本岂止北进以攻苏联,而且必南进以侵英美法国之领地”,以后又一再对英美等国呼吁,对日本的侵略野心,“若不及时加以遏止,世界任何国家不仅无以保存其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上之权利与地位,且必将永无立足余地。”

为了加速太平洋局势的变化,国民政府还外派驻外宣传特派员及特派通讯员等以建立国际通讯网,并在国外各大城市设立国际宣传办事处。1938年12月,国际宣传处在重庆两路口巴县中学正式办公,即将原来的上海、香港、伦敦、纽约支部扩大为办事处,增设了中国海外通讯社。由于美国是国民政府对外宣传的重点,国宣处不仅把纽约办事处作为驻外机构的中心,还在华盛顿、旧金山、芝加哥设立了分支机构。为了提高对美宣传效果,国宣处采用了“西人路线”。即利用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战的“洋人”开展对外宣传,聘请外国人担任宣传顾问和职员,在国内外联络各国使领馆人员,知名作家,外籍新闻记者,利用他们“中立国”、“第三者”的身份在报刊杂志上揭露日本的侵略阴谋,呼吁各国援华制日。同时,在重庆的民间外交团体,如国民外交协会,国际反侵略运动总会中国分会,中英、中美、中法文化协会等,都积极进行国际宣传,开展国民外交,这对加速太平洋局势的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倡议并力促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国际反侵略联合战线。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一直提倡建立英美法苏远东联合战线。从1938年底开始,国民政府的驻外官员在国外奉行的主要政策,就是试图组成某种组织,他们喜欢采用“a、b、c”这个略语来代表这一组织,也就是美英中,再加上苏联。

英法眼见日军决心南进,同时欧洲局势危急,也主张利用中国的人力和军火工业所需的原料合作对敌。国民政府抓住这个时机,率先提出与英法在远东全面合作的问题。1939年3月24日,中国外交部用电报通知了驻法大使馆顾维钓等关于合作的四项原则:“(一)关于中、英、法三国在远东进行军事和经济合作问题,三方应在适当时候邀请苏俄参加,并且通知美国,要求他们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便为共同保护各自在远东的利益而制订对敌统一行动的计划。(二)在参加对日作战中,三方不得单方面与日本缔结停战协定或进行和平谈判。(三)在军事方面,中国承诺尽力提供作战人力和物资,而其他两方则应承诺尽可能多派各自的海军和空军在远东联合作战。(四)经济方面,缔约各方承诺在贷币和贸易方面相互支持,并联合制裁共同的敌人”。电报结尾特别说明这件事是蒋介石首先提出来的四项原则,蒋介石均已同意。国民政府倡议中英法美苏“在远东联合作战”,表明中国是国际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建立远东反侵略联合战线的国家,是其后所建立的全世界民主国家反法西斯联合线的雏型。

3月下旬,驻法大使将建议通知了法国政府,紧接着又递上了书面备忘录。驻英大使郭泰祺同时就此事通知了英国政府。4月又将建议通知了苏联和美国。4月8日,蒋介石在重庆亲自致电郭泰祺,嘱设法策动英政府邀请中国或其他远东国家参加任何抵制侵略之团体,17日,郭与英外相哈里法克斯商讨反侵略联合阵线扩至远东问题。25日,蒋介石致电驻苏大使孙科面商斯大林,希其与英法交涉时,特别注意提出远车方面集体安全问题。

尽管国民政府外交部对此非常认真,蒋介石也亲自出面策划,但是法国却以“由于欧洲局势严重,未予亚洲以必要的关注”作答,英国则认为“远东局势尚未达到需要研究中国建议的阶段”。英法还表示要看美国的态度如何。而美国则含糊其辞地答复驻美大使“只有英法两国先采取措施,并做到适当程度,美国才可能决定采取相应行动。”至于苏联,斯大林复信蒋介石表示苏联要视同各国谈判,如获有结果,方得采取有效步骤。实际上苏联和英法谈判没有成功。

尽管国民政府建立远东反侵略联合战线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国际上主张联合阵线应的呼声越来越高了,4月20日,英工党议员韩德森在下院询问张伯伦首相,英政府是否考虑有促使中国等远东国家与他国联合,共同反对侵略之必要时,张伯伦首相作了肯定的答复。前安南总督瓦勒也呼吁张伯伦将“共同阵线扩大到中国海边”。5月,英上下院议员30多人联名致电蒋介石,指出民主国家如果成立任何公约,必由中国参加。蒋介石去电致谢。同月,国际大和平联盟秘书长多利韦和法国议会的援华集团秘书长与驻法大使康维钩会谈时谈到,法国议会中的援华集团拟定了纲领准备召开一次会议批准,其中提到“将中国包括在法英两国和其他某些欧洲国家之间于当时正在谈判的集体安全总计划之内”,以此推动远东的合作。1939年5月10日,日军突占厦门鼓浪屿及租界时,英法美海军陆战队17日联合在鼓浪屿登陆,迫使日军撤退,实际上出现了英法美三国在中日冲突中采取联合军事行动的首次实例。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英法也想把日本从轴心国拉出来,对日表示友好,日本则趁机逼迫英法屈服。此后,国民政府为了建立远东反侵略联线,为防止欧美等国对日妥协,更是苦心做了不少工作。

由于欧战爆发之初,英法美与苏在欧洲的联合已不可能。国民政府再一次奔走,力主几个大国在远东合作。1940年6、7月间,欧战中法国败绩。日本乘机压迫英法相继停止了中火的过境运输。苏日成立划分蒙古和伪满洲国边境的协定。形势对中国很不利。蒋介石感到只有美国才能挽回颓势。7月18日,蒋介石致电驻美大使,要求“美政府速有一确实与英合作之计划表示于世,以防日侵南洋和英藉口屈服”,并希望“由美国主持中美英苏之合作,而且有实际表示”。24日,胡适向蒋介石报告“美国这时在远东虽极愿与他国合作,终因政制之束缚,不能与他国有政治上或军事上之事先承诺”。虽然美国没答应蒋介石的要求,但在20日,美外长曾嘱詹森大使暗示蒋介石,美国“独立政策,正在待时展开,不久或将有进一步之表示”。接着,美国对日实行进一步贸易制裁和对华给以进一步援助,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没有白费。